极悦平台-关于建筑设计 我们你更懂

传统与现代,自然与人工,才会鬼斧神工般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7.02



回不去的过去,
却能在现在感受过去的情感,
内心向往的自然,
再次与建筑重合,
颠覆感官,鬼斧神工般呈现于眼前。

1
木瓦与建筑
Little Shelter酒店位于清迈


01


设计通过使用传统木瓦来延续当地建筑的特征。
这种有趣的材料系统已经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
小尺寸的木瓦单元
像鱼鳞般排列成一块密不透水的建筑平面。
在该项目中,
建筑师试图将新的材料融入这一系统,
以创造出富有现代感、

同时又根植于传统的建筑表面。

02


酒店屋顶的形状参考并致敬了当地的传统建筑。

03

04


木瓦单元像鱼鳞般排列成一块密不透水的建筑平面。
建筑的屋顶和侧墙均使用了木瓦。
在朝向河流的一侧,
聚碳酸酯版被切割成与木瓦相同的尺寸,
构建出一个半透明的立面。

入口立面的顶部采用了实木的瓦片,
这些木瓦从上方“洒落”下来,
逐渐与聚碳酸酯表面融为一体。
虽然二者看似连接在一起,
但实际上这种连续的半透明表面
是通过特殊的半透明螺柱和透明螺钉而实现的。

随着阳光照射在不同的材料上,
建筑的立面将变得闪闪发光。
透过立面的光线在不同的时间

营造出不同的室内氛围。

05

木瓦系统细部,

06


木瓦从建筑顶部“洒落”下来,

逐渐与聚碳酸酯表面融为一体,

07


夜晚,从建筑内部发出的光线
使其看上去犹如河岸上的灯笼,
比起建筑物而言,

它更像是一件优美的工艺作品。

08


公共区域的设计与建筑外部的简洁感形成和谐的呼应,
呈现出画廊般的观感,
空间顶部还装饰着专门定制的装置艺术品,
其灵感源于经典的Boh–Srang伞,
以精致而独特的造型对当地手工艺

进行了现代化的诠释。

09

021

020

019

018

017

016

015

014

013

012

011

010


Little Shelter酒店不仅是一个用于休憩的场所,
它还向人们介绍着清迈的过去、

现在甚至可能是未来。

022

025

024

023



2
人工化的自然
松阳 · 最后的江南秘境

宋代诗人沈晦在《初至松阳》一诗中
曾这样描写松阳:“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
千年以后,云雾依旧缭绕的“桃花源”里
藏着100多座格局完整的古村落,

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最后的江南秘境”。

026

027


原始地块呈台阶状形态,
夯土老房子已近倒塌或拆除,

唯有几棵参天古树见证着村庄的起落更迭。

028

029


自然与人工

Nature and Man-made

我们所见的榔树村:山林与云海,梯台与乡舍,夯土与青瓦,无需多余装饰,展现出中国乡村独有的美感。项目选址于此,在为城市游人提供暂栖之地以外,也肩负着复兴榔树村的重任,寄托了我们对人类与自然以及人工环境之间关系的期望与思索。

030

032

031


面对自然与传统,
设计的宗旨启于对原始地块现状的敬畏与尊重,
对原有生活方式的依赖与还原。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
依据自然随形赋势,
沿袭传统自然村格局,
追求无设计的美感,
以此实现秉承传统、复原肌理、

激活村落的设计策略。

033

040

039

038

037

036

035

034


由毛石砌筑的台阶拾级而上,
巧妙的动线设计让来访者的视线在远山和背山间迂回。
爬坡、仰望、转折、远眺,
在空间里营造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游山之趣。

建筑背山面谷,卧于一方宝地,
树木遮掩,若隐若现,
远山美景可观、百年古樟为邻,
透过不同的窗口,在不同的时间里,
在不同的建筑高度,都是不同的风景,
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体验,

每扇窗口外都是整幅无框山野画卷。

041

050

049

048

047

046

045

044

043

042


诗意与栖居

这是一家民宿,也是你从城市里来到山野中的一个家。在这里慢下脚步,看一缕晨曦,古木环绕,满目青山,云卷云舒。在层层梯田之上的不只是简单散落的大小民宿,而是将传统聚落肌理含于其布局,将榔树村的传统文化根植于这片土地的居住容器,提供的是一种融合了当地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栖居方式。

051

054

053

052


旧与新,自然与人工,
精致与素朴以及阳刚与阴柔,
建筑师以谦虚之姿态回应自然,
寻求平衡妥帖之美。

3
宛如阳光透过枝叶
WOOD / PILE  冥想小屋

设计公司:隈研吾都市设计事务所
Das Kranzbach是世界知名的水疗圣地。
在这间小屋里,

游客们可以练习瑜伽或者进行冥想。

055

059

058

057

056


该建筑以生长在场地附近的冷杉树为主要材料,
3厘米宽的木板像树枝一样堆叠起来,
在广阔的森林和精致的建筑间
形成一种柔和的过渡。
小屋同样也充当了使人融入森林的媒介。
阳光透过枝叶间的缝隙从天窗透进室内,

带来森林中常常可以体验到的“komorebi”(木漏れ日)般的效果。

060

063

062

061


没有什么比与大自然共处更好的空间了,
放下包袱,重归自然,
感受阳光雨露,
感受人与人之前那点温存。


联系建筑学院

  • 手机: 400-123-4567
  • 传真:0851-879787666
  • QQ:123456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地址:上海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