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鬼精品酒店改造
设计单位 寻常设计Usual Studio
项目位置 重庆渝中区
▲改造后
山鬼Mont Mirage 解放碑店位于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枇杷山印制一厂,两幢主体建筑顺应地势,一前一后,高低有序地坐落于坡地之上。酒店直面壮美长江,俯瞰两座大桥之间的绿洲,在此可以饱览城市天际线。
薄壳结构与金属幕墙构成的“裙摆”创造出一层集合酒店接待、休憩与多功能厅的开放服务空间,漂浮为顶,下落为幕,抬升为厅,下沉为梯,旅客可以在裙摆之上游走,形成一条多变的观景路径,还原了山城的空间体验。
设计师将酒店定义为一个微型的山水城市,同时也充满了栖居的艺术。落成后的山鬼酒店由老厂房蜕变而来,融合了老厂房故事与山城景致,是对度假酒店别样体验的勇敢创新。
新旧建筑的对话老厂房的更新设计既有大刀阔斧式的创造性改变,也有小心翼翼地保留历史记忆,新旧并存。新建的部分如同画布,白净轻盈;与粗粒的老墙面或裸露的水泥梁柱相互对比烘托着。设计师试图创造一种情境:身处酒店,既能感知改造后的当代美学,也能回忆起老厂房作为工业遗存的历史美学。
2、爱马思艺术中心
▲改造前
▲改造后
原建筑是一栋老厂房,有很大的空间可以使用,很适合作为艺术展览空间。设计师首先解构和整合了美术馆功能,在主展厅之外创造了新的公共空间,这其中包括餐厅、衍生品商店、多功能厅和休闲区等功能空间,形成了从自然环境- 公共空间- 展区的自然过渡。
建筑中退让出多个弧形庭院,将场地中原有的树木完整保留下来,庭院与树木塑造出清晰的性格特征。
树木也随着时间不断变化,空间与自然的结合给场馆带来无限的魅力。外立面采用半透明金属幕墙,好似一片拉开的帷幕。树仿佛从银色外立面中生长出来,和这些“帷幕”连成一体,既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又是建筑的一部分。
设计单位 UAO 瑞拓设计
项目位置 湖北武汉
▲改造前
在设计梳理过程中,厂区的核心区内发现有一栋内空较高的独栋小楼,位于高大的红砖烟囱和水塔旁,前身是工业厂区的发配电机房。高耸的内部空间,阳光从顶上的天窗和夹层的窗户倾泻下来,照耀着烟熏火燎过的、布满历史痕迹的老墙面,形成极具冲击力的空间感。UAO 的创始人兼主持建筑师李涛老师决定将其租用下来作为自己的办公空间。
原有发电机房总高度为8m,如教堂般高耸的空间很是震撼。靠一侧设计夹层的目的,也使得建筑因为天窗获得的长轴方向的序列感得以保留。夹层仅通过中间的一根直径200mm 的柱子来支撑,加上折线楼梯,更加强化了夹层的重量和漂浮感,它通过建筑的表达去强化结构的独立支撑作用,类似于筱原一男的白之家中心的柱子。
服务空间走廊的数字,用钢板焊接刷成红色,也赋予办公室不一样的温暖性质。
项目位置 上海浦东新区
▲改造后
八万吨筒仓是民生码头中最具震撼力的工业遗产,虽然建成时间只有22年,却作为不会再出现的建筑空间类型而具有历史遗产的保护价值。
最重要的改造动作是通过外挂一组自动扶梯,将三层的人流直接引至顶层展厅。除了悬浮在筒仓外的外挂扶梯,筒仓本身几乎不做任何改动,最大地保留了筒仓的原本风貌。
未来,随着从江边直上筒仓三层的粮食传送带被改造为自动人行坡道,一个从江边可以直接上至筒仓顶层的公共空间得以建立。这个壮观的公共空间将成为浦东滨江贯通和民生码头空间更新项目之间的重要纽带,新的公共性得以建立。
5、壹点文创街区
项目位置 江苏扬州
▲改造前
▲改造后
当设计师们第一次来到位于扬州古运河第一湾的现场时,被深深触动。一座三层高,体量巨大连绵荒废的灰色仿古建筑安静地矗立在面前。
设计师们将巨大的建筑体切开,剥离和剔除那些冗余的部分,将必需的公共空间体系建立起来。原始的建筑、前次加建的混凝土梁柱屋顶体系与这次新加的玻璃天窗以及不锈钢幕墙,以一种互相尊重的态度并置在同一空间中,展开了一段新老之间的对话。建筑外环的各个出口处也同样使用了锈钢板体量包裹,形成外部统一又醒目的效果。
灰色水磨石的铺地仿佛从房间内蔓延出来,各自咬掉了街道上的一部分空间,同时环形街道串起了路径上的一系列庭院,院子空间既是步行系统上最具活力的公共节点,又可以和商铺空间一起组合利用,变幻出不同的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