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悦平台-关于建筑设计 我们你更懂

【装配示范】贵州装配式建材引领建筑工业现代化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20.10.28
9月10日,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121家第二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名单中,上海市极悦平台有限公司、贵州汇通申发钢结构有限公司、贵州安顺家喻新型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达兴宏建材有限公司4家企业上榜,标志着贵州装配式建材建筑水平再上新台阶。

“眼下建筑工业化是大势所趋,装配式建筑更是有望引领这一潮流。”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孔德文表示,当前社会老龄化加剧、劳动力短缺的背景正成为建筑产业走向工业化的根本动力,而装配式建筑具有建造周期短,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损耗小特点,更符合当下绿色环保的时代背景。


根据《贵州省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实施意见》指出,力争到2025年底,贵州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将形成一批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类型骨干龙头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基地的产业聚集区。


产业集聚化:引领建筑现代化转型升级


9月底,华为贵安云数据中心一期项目各项建筑已完成主体建设并加紧开展装修工作。而华为云数据中心部分主体结构就采用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01

多层民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平塘国际射电天文科普旅游文化园星辰酒店


“华为云数据中心将打造成一个集观光研学为一体的数据中心。”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负责人高军表示,项目建设对防火功能、建材质量以及施工效率较传统建筑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在贵州拥有全自动化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生产线的贵州长通装配式建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通建材),生产的ALC(蒸压加气混凝土)板材以其轻薄节能、高效便捷、防火安全的性质,可以满足华为公司对数据中心建设要求。以防火性为例,100mm厚的墙体防火能力在4小时以上,属于A级防火材料。自华为云数据中心建设以来,长通建材已为其提供7800平方装配式建筑材料。

  目前,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标志,以实现节能、环保、安全、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具备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管理信息化的特征,正逐步在贵州推广运用。

  6月12日,贵州省首个大型装配式高层建筑项目——中建三局一公司承建的上海市观山湖区上枧安置房工程土建施工(含装配式建筑)一标段项目竣工,总装配面积约7万平方米,装配率达到62%。此项目已荣获“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示范工程”等荣誉。

  9月19日,贵州中建科技装配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息烽PC工厂正式投产,通过叠合板、墙板、钢筋等五条生产线,已形成年产50万平方米墙板、15万立方米构件的规模,年产值可达10亿元。

贵州加快推动装配式建筑构件和部品部件配套能力建设,形成装配式混凝土构件生产能力45万立方米,装配式钢结构构件生产能力28万吨,建成产业基地8个,其中,国家级7个,全省在建和拟建装配式建筑共约400万平方米。


 产品工厂化: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


6月1日,王儇以长通建材总经理的身份正式入职,并立下半年完成1.5亿产值的“军令状”。此前23年,他一直在江浙一带从事建材相关行业。

02

贵州长通装配式建材有限公司ALC板材生产线一角


由于缺乏管理、销售等经验,加上疫情影响,长通建材虽然在今年年初建成一条采用先进进口设备、年生产加气混凝土板材达45万立方米的生产线,但生产、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生产没有系统化管理导致生产效益低下,手上订单完不成。”王儇入职后第一件事就是立即组织员工,从生产源头上调整管理模式,尽可能使机械化生产发挥最大优势。

  9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黔南州长顺县占地面积15.33万平方米的长通建材生产基地,在加气混凝土板材自动化生产线上,经过处理的建筑废料与混凝土料浆混合进入一个巨大的长方形胚槽,随着机器的高温处理,浆液逐渐凝固膨胀形成胚体,最后根据预先设定的尺寸进行切割得到不同比例的板材,整个过程像是巨型“蛋糕”的制作。

  “目前,成都、湖南、云南等地是我们的主要供货地,但现在开始转向贵州本地。”管理更加规范后,王儇开始向周边省份跑市场,受到运输成本限制,长通建材以及其他贵州装配建材企业在今年抢占贵州市场的动作加大。目前,长通建材已完成7000多万元产值。

  “现在,建房子就像搭积木,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这就是我们的建房新理念。”孔德文说,装配式建材由于所有部件已在工厂里生产完成,建筑工序可穿插进行,利用住宅产业化的快速装配模式,与传统建房方式相比,工期可以缩短1/3左右。

  从事建筑设计30多年的上海市极悦平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董云认为,装配式建筑不是与传统混凝土对立的,而是建筑行业工业化、集成化的创新,是对未来建筑发展的尝试,以实现建筑行业高效、绿色、安全、智能的产业目标。

数据显示,到2020年,贵州省新型建筑建材业总产值达1590亿元以上,而装配式建筑也将成为贵州省主要建造方式之一,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并基本建立健全与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标准体系。


 人才专业化:将临时工培养成技术工


组模、布置埋件、混凝土浇筑、吊装、焊接……9月23日,记者走进位于清镇市经济开发区的贵州省绿筑科建住宅产业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筑科建)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忙得热火朝天。

03

贵州省绿筑科建住宅产业化发展有限公司工人正在作业


2015年9月成立的绿筑科建,是贵州第一家集PC(混凝土预制件)产品设计研发、销售、装配式安装及技术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绿色装配式房屋供应商,2017年11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够了够了,浇筑要适量,多和少都不合格。”绿筑科建生产班长蒋先优在一旁指导混凝土浇筑作业的工人,随后急忙赶去技术部参加新产品的安全、质量、工艺等方面的培训,这样的培训他一个月至少要参加两次。

  2017年,从湖南到贵州打工的蒋先优进入绿筑科建,开始学习混凝土预制件的各项工艺流程,3个月后当上了负责20个工人的班长。“我刚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经过几个月学习和多次培训后逐渐上手,这份工作现在一个月能有8000元工资,和以前在建筑工地打散工不一样,淡季也能领基本工资。”蒋先优告诉记者,这份能学技术也有保障的工作让他从此告别了不稳定“临时工”生活。

  “在装配式建筑生产上,贵州算是刚起步,生产、设计、施工等方面人才的缺乏是企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一大瓶颈。”绿筑科建总经理黄恩福认为,提前做好人才储备,才能在市场到来时掌握主动权。

  目前,绿筑科建通过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淡季发放基本工资等保障方式,让散工变为固定工;通过组织员工进行内部、外出培训等方式,为员工进行识图、技能操作、安全培训、质量培训等技能培训,将临时工培养成技术工。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与同济大学、贵州大学、上海市城乡建设学校等院校合作。

在孔德文看来,装配式建筑是工厂化的生产方式,更多依赖起重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人员需要从单纯的体力向技术工转变,同时设计人员也需要有一定研究能力。“目前,贵州还亟需既懂材料应用又懂得工程设计知识的人才,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更容易实现创新发展。”


文章来自贵州日报社刊官方新闻客户端

联系建筑学院

  • 手机: 400-123-4567
  • 传真:0851-879787666
  • QQ:123456
  • 邮箱: [email protected]
  • 地址:上海市观山湖区金阳北路227号